留学美国牛人申请JD经验总结(二)

 


留学美国牛人申请JD经验总结(二)


    如果您不幸没有以上条件,那就只能在其他方面多下功夫:
    1)社会经验。美国学生在这上面玩的花样简直让人眼花缭乱。我见过有去非洲当爱滋病义工的,有去美国贫困社区当小学老师的,有去巴西雨林拯救野生动物的,甚至还有刚从阿富汗回来的美国大兵。总之只要是公益性的社会经验,对申请都颇有帮助。说实在的,这些美国学生也不是什么理想主义的大好青年,大多数也就是为了申请法学院的时候简历上好看一点,一等毕业就义无反顾地背叛革命,投向律所的怀抱。中国学生大多数都是刚出学校的愣头青,最多也就是去某家公司、律所实习了几个月,和这些花俏的经历一比就相形见绌。如果阁下真想靠社会经验出奇制胜,我劝您还是去西藏支教个一年半载,至少这个看起来还比较像样。
    2)推荐信。中国的法学院教授,在国际上没啥学术影响力,不过这几年和国外法学院迎来送往,和很多名校的教授也能混个脸熟。特别是北京的北大、人大和清华,和国外各大法学院据说关系还不错。有几位国内的大牌教授,素有推荐学生的传统,如果能够得到他们的垂青,也许能对申请有所帮助。另一类推荐信来自社会贤达,这就完全看各人的造化了。8、90年代申请法学院的中国学生多是高干子弟,领导身边的翻译,或是中央台的英文记者,有一些还真能搞到名人的推荐。据说当年高志凯同学就是由基辛格博士推荐进的耶鲁法学院。对于这样的传奇人物,我只能致以十二分的敬仰。
    3)个人陈述。个人陈述在申请PhD时并不特别重要,可在申请JD时就非常重要。律师毕竟是靠文字吃饭的职业,练自己申请文书都写不好,那还怎么指望以后写那些鬼也看不懂的法律文件?
    写个人陈述,最忌讳追忆往昔。而很多申请者,就特喜欢把陈年八谷子的旧事都搬出来。开头必谈其10岁之前的光辉事迹,要不就是父母对他的谆谆教导。总之从小立志做大事,匡扶正义,锄强扶弱,如今终于逮到机会,要学习法律报效祖国,万望贵校帮助实现纯真少年的伟大梦想。(我是夸张啦,不过您对照自己的个人陈述看一看,是不是开头就是When I was a child…)
    另外一类是列干货、报流水帐,典型的比如"三年前,我替某某公司做了一个项目,得到以下收获;两年前,我帮某某教授作了一些研究,发了一篇文章。"这种文体写写PhD的申请还行,用来写法学院的申请文书,实在是有些过于朴实了。法学院看重的,不只是您过去的优秀,更关键的是您未来的潜力。在同样的篇幅中,应该更多地着墨于您的理想和信念,而非简单地重复您简历中的内容。
    中国学生申请时,还习惯强调自己的“中国背景”。但是华人在美国的法学院里已经是over-represented minority,而且现在有大陆背景的申请者也大幅增加。再过分强调自己的“中国背景”恐怕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和Harvard电话面试的时候,我还专门问了有关中国申请者的问题,结果发现他们的申请主任对"中国"这个因素好像并不太感冒,反而对我的环境背景赞赏有加。从90年代初以来,虽然来自中国的申请者与日俱增,但各大法学院中国JD的录取人数,并没有明显的增加。从我了解的情况,似乎Yale,Harvard,Stanford这几所学校每年都会录取中国学生,但每年都只有一个名额。而且很遗憾的是,这几所学校的选择往往撞车,所以总有一些学校的名额会落空。不管怎么说,中国学生因为缺乏可供比较的经验和资质,在法学院的招生中会被认为是风险比较大的选择。所以,在申请时,我们和本土的申请者相比,是不会占到太大的优势的。 

美勤精英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