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精算,奖学金早知

超前精算,奖学金早知道
理清教育“糊涂账”
莫念“糊涂经”,勿做“糊涂账”

 
中国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好大学,但是几乎个个都没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引导孩子提早探索职业目标,使很多学生既不知道学什么,学习为了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可以说,中国学生在教育上都在念着“糊涂经”。与此相应,很多家庭在教育资金上也没有很好地进行规划,由于几乎家家做的都是“糊涂账”,使很多学生失去较好的升学机会,这种情况在旅美华人家庭中也相当普遍。王先生一家的经历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理清一笔“糊涂账”

王先生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硅谷的高科技公司工作,奋斗了十几年,贷款买了一栋大房子,总算置下了一份家产。几年前,IT业一落千丈,各公司大裁员,王先生不幸被裁。寄出去几百份求职简历都杳无音信,眼看每个月6 000多美元的房屋贷款就要交不上了,为了节省开支,王先生狠心卖掉了房子。所得的房款扣除贷款的未还款余额以后,还拿到了30万美元的现金。王先生带着十几年闯美国的这笔唯一积蓄,带着太太和两个上高中的孩子,搬到生活开支较低的卡罗来多州居住,一边打工,一边找机会。

他的两个儿子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大儿子在全年级600多学生里排名第一,是学校几个社团的头儿。二儿子上9年级,就选修了3门大学AP课,还是学校球队的主力。王先生常以自己当年在中国国内考北大、清华的光荣历史来鼓励两个孩子去考哈佛、麻省理工。学校里的老师都认为王先生的两个儿子上顶尖名校绝无问题。

同年,大儿子高中即将毕业。王先生在一个朋友的小公司里工作已近3年,拿着两万多美元的年薪维持生计。王先生很无奈地对儿子说,家里虽然有30万美元的存款,可那是爸妈多年的唯一积蓄,爸妈年老,眼看找到好工作的希望越来越小,上私立名校的事,容当慎重考虑。家里有两个孩子,总不能厚此薄彼,花重金让大儿子上哈佛或麻省理工,却让二儿子上公立大学。如果两个儿子都上顶尖大学,每人每年4万多美元的费用,王先生一辈子的积蓄就要全被花光了。

大儿子体谅父母的难处,只报了学费较便宜的几所公立大学,很快就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录取。录取通知标明的学费连生活费在内,共2万多美元,家长应出的贡献额是全部学杂费用的一半,共11 214美元,剩余的那部分学费,要由孩子本人的贷款、在校工作的收入等扣除。王先生越想越不对劲。同事老张的儿子刚接到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老张一年只需付1万美元,剩下的,除了他儿子自己承担几千美元以外,学校全给了奖学金,可人家上的是每年4万多美元学杂费的顶尖名校啊。王先生弄不明白,老张家的经济状况和自己的差不多,为什么能拿到那么多奖学金?早知如此,大儿子也该报私立名校了。王太太也在一旁唠叨,说离开加州就是一个错误。如果现在住在加州,还可以享受本州学生的待遇,按州内学生的标准付学费。州外学生和外国学生一样,学费比本州学生要贵上将近一倍,本州学生一年的学杂费是16 000美元,外州学生是29 000美元。现在上公立大学一点也不便宜。

王先生郁闷了好几天,又用了几天时间,找了很多资料,总算理出点头绪来。

原来,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都是根据学生家庭的收入和净资产的多少,用联邦计算法或者院校计算法计算出家长为孩子提供教育费用的能力。这两种计算方法有时计算出的结果差异很大,个别情况下可能相差上万美元,但对于中低收入和拥有较少资产的家庭来说,相差并不大。王先生有30万美元的储蓄,这是一笔较大的资产,但是,不论是联邦政府还是大学,都没有要求家长倾其所有积蓄为孩子缴纳学费的规定。相反的,这两种计算法都为家长的收入预定了一定的保护值。这个保护值设定的目的是为了让家庭可以继续保持合理的生活消费水平。这两种计算法还为家长的存款和其他资产以一定比例设定了保护值,这个保护值使家长可以留下绝大部分的现金养老,也不必变卖私有企业资产兑换现金。无论哪一种算法,要求家长从资产里提取的金额都只占到3%~4%。一个孩子上4年大学,最多消耗家长15%的总资产。很多家长都害怕花掉所有积蓄,这完全是由于无知和误解造成的。

期望家长贡献额主要来自家长前一年的总收入。总收入扣除保护值以外的那部分叫作可用总收入,可用总收入里全部或部分要拿出来缴学费,成为期望家长贡献额组成部分。联邦计算法要求拿出全部的可用总收入;院校计算法只要求拿出一部分可用总收入,一般为22%~46%。

在王先生这个案例里,联邦计算法预留保护值以后,只有4 571美元的可用总收入,这部分要拿出来支付孩子的学费。院校计算法对收入保护更加优惠,经过计算,王先生的收入保护值是36 441美元,比他的年总收入还要高,也就是说,这种计算法认为王先生收入维持正常的生活是入不敷出。所以,王先生不但不用支出收入部分,还可以在计算资产部分时得到一定的补助。

按收入来说,王先生本来还是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待遇的,但问题在于他有很大的资产——一笔30万美元的现金存款。联邦计算法里,自住房屋和商业、企业资产不作为资产计算。王先生要是把30万美元拿去买房子,他就变成了“没有钱”的“穷人”。如果按联邦计算法进行计算,他的家长贡献额只有698美元。同样的,如果他把那笔钱拿去投资企业,那笔钱也不算在资产之内。从这个计算法看出来,联邦政府是鼓励买房、刺激消费,也有鼓励投资、提高就业的考虑。

虽然王先生现在还可以买房子,但是,那只能影响到孩子明年的奖学金。至于投资,那更是长远的事情。王先生感叹,这一切,都是以前一脑子的“糊涂账”,现在算理清也晚了。早知如此,提前仔细算计,该有多好。

美勤精英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