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美国汽车文化

对美国人来说,汽车就是一个无法离开的朋友、伙伴、家人,或者就是自己最钟爱的一个情人。

  一位朋友曾说起这样一件事:她有次在美国中部一小镇行走,突然一辆车在身边停下来了,陌生的司机问她:“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她刚开始没反应过来,为什么就需要帮助了,后来才恍然大悟,这里的美国人都以车代步,行人就跟外星人一样稀少。

  对美国人来说,汽车就是这样一个无法离开的朋友、伙伴、家人,或者就是自己最钟爱的一个情人。加拿大哲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就这样评说美国的汽车文化:“美国是一个坐在汽车上的国家,我们不能想象,没有汽车的美国会变成什么样子。”对老中青很多美国人来说,汽车更是人生成长的一个标志,至少许多人第一次销魂就在车上度过。 

  

  “大气”?“不环保”?

  

  美国人的汽车文化是发散型的,博大精深,兼容并蓄。但以记者在美国开车生活的粗浅感觉,车文化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跟汽车这堆钢铁机器有关的,比如汽车制造、道路设施等等;另一类则是从汽车延伸开来的生活习惯、审美情趣等等。当然,两者也往往相互呼应、融会贯通,成为一个既丰富多彩也不乏糟粕缺点的文化体系。

  这种车文化中的糟粕,最突出的一个,就是所谓美国汽车的“大气”,或者就是欧洲人经常批评的“不环保”。这对既去过欧洲也到过美国的人来说,这种感觉肯定还很强烈。在欧洲,许多城市街道很窄,汽车位置更狭小,因此环顾巴黎、米兰等许多城市,举目皆是两厢车。原因可能也很简单,许多路边的停车位都是为两厢车设计的,突然来个三厢的大奔,位置都很难找。

  但在美国就完全不同,许多人更新的汽车是一辆比一辆大,动力也是一辆比一辆强。看看美国的停车位,也显然比欧洲最大的这位还要大上一号。许多人家的住宅,往往最大的地方都是让给汽车的。因此在美国到处都是大型车。而且,美国人还特别喜欢开车,在火车、飞机、汽车三种交通工具中,汽车通常是外出旅行的首选。因此每到夏天,美国的汽油价格必定上涨,一个较小的原因,是到了飓风季节,飓风会影响到沿墨西哥湾分布的成品油厂生产;一个较大的原因,就是美国人开始开着汽车周游美国享受夏季假期,用油量大大增加。

  “车轮子上的美国”显然也并不缺乏汽车品牌。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商旗下有众多赫赫有名的汽车品牌。说起品牌,当然也不乏故事。比如美国第38任总统,也叫福特,他是美国唯一的非民选总统,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下台后,担任副总统的他继任总统。有一次,面对新闻界的咄咄逼人,福特总统摊手言道:“我只是福特,而不是林肯。”一语双关,也生动阐释了美国不同车代表的不同文化:福特代表的是普通家庭汽车,而林肯则是豪华车中的翘楚。

  

  以车为本的车文化

  

  人人开车,自然到处都有为行车人服务的设施。在国内去公园,都是将车停在公园外停车场,按人头购票进公园参观。但在美国许多旅游区则正好相反。比如,在美国著名的黄石公园,都是按汽车收费的,一辆汽车约20美元,车内人数不限,你可以开车在公园内旅游三天;而公园内最有名的几个景点,都有道路可以直达。

  为开车人服务,也是许多美国餐饮商家生意兴隆的秘诀。比如许多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沿餐馆四周设有环形行车路,这边一个窗口接受司机的订单,等司机将车开到另一边的窗口时,服务人员已准备好快餐。它的方便、快捷,深受赶时间的美国人欢迎。据说,麦当劳现也在国内准备大力发展汽车餐馆,或许,以后中国司机的生活节奏也将大大加快。

  除了汽车餐馆外,遍布美国各地的汽车旅馆(Motel),也是美国旅游业的一大标志。最典型的汽车旅馆大致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便捷,一般都设在主要公路旁;二是车位多,许多车辆都可以停在所住房间的门口;三是价格低,便宜的一般就20-30
 
美勤精英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