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中课程改革对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启示

1.中央和地方相互协作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加强课程理论研究

在我国,课程改革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尚显薄弱,表现为研究不够深入,尤其是课程理论的研究力度更显不足。课程理论研究力度不够,容易走向传统的学科本位或者价值取向上的摇摆不定,这不利于整个课程改革的进行。

因 此,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应加强对课程理论的探讨和实验研究。应积极借鉴外国先进的课程理论,同时加强课程理论的本土化研究,建构自己的课程体系。实验研 究方面,由国家统一领导,进行自上而下的课程改革实验,或者由学校或者社会团体进行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进行自下而上的改革,将课程理论与实际问题联系起 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2.确立课程标准兼顾现实性和理想性

既有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过于理想化,缺乏具体要求,与现实差距较大。课程标准与课程的实践层面之间缺乏沟通的平台,不利于新课程的实施。

因此,制定标准要明确、具体,充分与实际相联系,让课程标准进入可以操作的领域,同时可以充分吸收教师代表参与其中。教师可以将教学情境中最直接和现实的问题带入其中,有助于课程决策者与教师之间的沟通,缩小理论与实际的差距,使课程标准具有可操作性。

3.消除教育内部和外部、教育理念与行动不协调现象,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新 一轮课程改革在理念上摒弃原有的学科本位,转向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体现出时代精神,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总体表现为教育内部和外部、教育 理念与行动不协调。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学校经营理念、教师理念的更新以及社会文化达到对课程的支持都需要很长的过程。另一方面,教育内部对课程改革表现出 极大的热情,外部则持观望态度,造成课程改革在课程资源利用上的不合理。

因此,课程改革中校长首先要转变学校管理理念,发挥领导在课程改革方向上的导引作用。其次,要加强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结合。课程改革作为社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社会层面的支持,从而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4.加强评价体系的建设,建立伦理型的评价规范体系

我国既有的课程评价体系有待完善。新的评价体系的建设,不仅要改变对高考评价功能的认识,而且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学生的评价体系,注重评价的伦理性。

(1)评 价既要适合国情,又要适合学生。建构评价体系,要充分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和教育实践。文化背景决定了伦理规范的最基本的范畴,而教育实践则有助于通过实际 的伦理问题的解决建立具备效度的评价伦理规范。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对评价体系建设的制约,保证评价标准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进步。

(2)注重评价的情境性。“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评价的伦理规范只是对评价行为的一种理性要求或约束,它不能直接指出在一个特定的评价情境中应该选择什么行为。所以,要使这一评价伦理规范得到真正的落实,必须弄清楚它在小同的评价情形中的‘行为表征’。”只有这样,评价才会更具针对性,避免评价的单一性对学生造成的伤害。

(3)重视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要达到评价的伦理化要求,作为评价者的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伦理意识。教师既要对学生的发展要求有清楚的了解,也要积极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理论,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逐步建立起有效的评价体系。

美勤精英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