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大学商学院院长顾道格专访中篇

华盛顿大学商学院院长顾道格还认为,目前的通货膨胀虽然影响了经济,却是在意料之中。在顾道格看来,过去几个月中国央行对利率进行调整,“这是全世界的银行与央行通用的策略,美国和资本主义经济都是这么处理的”。顾道格说,只要调控时机较早,通货膨胀不会恶性蔓延。

 

  除了对中国经济持乐观态度,顾道格非常看好的,还有中国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潜力。“杜邦以及长荣能源(Evergreen)都关掉了自己在美国的工厂,将厂址转移到中国,”顾道格说,“中国的地方政府为他们创造了美国人不能比拟的优厚投资条件。”

 

  一些美国人认为,这是中国人在“偷”美国的工作,“但实际上,中国比美国更有信心能够建造一个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将会引领下一轮的创新,而美国的资本市场却对这种长期回报的项目并无任何兴趣。“中国在引领这个行业上,做得很漂亮。”顾道格说。

 

  中国经济三大桎梏

 

  顾道格是“渐进式”经济改革的拥护者,他时常引用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来解释自己对“渐进式”经济改革的定义。“没有一个宏大的战略计划,”顾道格说,渐进式改革应该力求通过实验来促进决策,“尽快找到下一步要做什么”。在他看来,本土创新、区域竞争和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经济的未来挑战。

 

  顾道格认为,中国本土其实有不少创新。比如,一些跨国公司认为,中国的物流不但高效而且有创新。一些中国公司致力于管理这样的网络,这在商品链上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不过,与美国公司的创新环境、能力、制度等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

 

  顾道格眼里的区域竞争,说的是地方主义。在他看来,“区域化模式”曾经是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优势,但在发展全国性的经济过程中,这已经成为最大劣势。解决这个问题,对于未来的中国经济活力至关重要。

 

  顾道格说,区域化竞争虽然有诸多好处,但它正在使中国丧失真正意义上的国民经济与产业。审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不论是德国、美国还是日本,都需要一些全国级的工业协作,但在中国却没有这样全国化的产业。

 

  中国的钢铁业就是个例子。顾道格说,中国的钢铁产业充斥着中小型、甚至小型的公司。整个中国的钢铁产业就是一个无数小钢铁厂的聚合体,找不出一支主导的力量。世界上没有第二个钢铁产业是这种形态。“这是一种‘大跃进’和‘大炼钢铁’的遗留,”顾道格认为。

 

  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是中国经济的最后一道枷锁。顾道格说,“人们时常讨论这个问题,并为之担忧。”他说,尽管中国已经解决5亿贫困人口,但还有上亿或者更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大部分资本主义经济体都有不平等的现象存在,”顾道格说,“但是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美勤精英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