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顶尖金融学院申请点评(3)

各系对于申请材料的处理程序不完全一样,但一般都是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phd office的审阅。一般的b-school都会设立一个phd office,掌管全院phd的各项事宜。phd office会进行第一遍也是最粗略的筛选,重要是看你的材料是否齐全,而且是否满足一些最起码的要求。第二个阶段是把材料送交到系里,由finance自己的prof审。每年finance的申请者都是最多的,根据学校不同,top schools一般在200-400人,近两年有强烈的上升趋势。而在申请者中大约有一半是中国人。你想想,这么多人的材料,谁拿到手里不烦哪?!所以这一阶段会持续很长时间。有一些学校,如chicago,在prof看材料之前会让在读的phd先筛一遍,再给一个大体的rank,你可以认为这是第1.5阶段。第二个阶段结束后,会有一个大体的被录取者名单出来,之后就是第三个阶段,committee的讨论了。基本上在这个阶段,第一批给的offer就会定下来了,waiting list上的人也差不多。然后自然就是正式发出offer的程序了。

  申请材料的重要程度其实是很难划分的,有的学校尽管会公开自己所认为的各材料的相对重要程度,但在真正审阅的时候并不一定遵从。总的来说是没有一个标准。不过如果你某一个方面的材料极强,那么就很有竞争力了。

  推荐信:首选自然是找牛人写。去年有人从国内申请的时候用了constantinides的推荐信,在chicago的applicant rank里排得很高;有人拿到fama的推荐信,最终也是offer一大把。另一个很好得选择是找和你要申请的学校有直接关系的人写推荐信。用chicago作例子的话,就应该找从chicago毕业的人;在chicago作visiting scholar的人;自己的同学/导师/coauther现在在chicago作prof的人...注意,推荐信一定要从学术的角度出发,找个什么“大公司”的老板写是没用的,又不是在申请mba。

  GPA:至关重要,没什么可说的。

  Paper:基本没什么大的帮助,除非水平高in English,或是在著名journal发表的。属于intangibles。

  GRE/GMAT:GRE考完了要申请finance的话还用不用考GMAT?一般我的回答是不用。因为浪费精力,而且用GMAT申请没有优势,why bother then?但这里又出来一个问题:这两年由于ETS风波,有一些学校对于GRE的成绩持怀疑态度,有的甚至明确说明不要GRE机考成绩,这时GMAT似乎就显得必要了。可即便是这样,今年不还是有人GRE机考接近满分而拿到了top school的offer?其实GRE/GMAT对申请的影响真是不大,没有人会对此特别注意,有个差不多的成绩也就行了。但有一点,你的各方面成绩要比较均衡,别GPA3.9而GRE才不到2000;或者反过来GRE2400而GPA才3.0。总的来说,如果你有精力,不妨考个GMAT,否则就用GRE吧,又可用以申请econ,兼容性强。

  PS:要看自己的造化了。可能有些PS可以借鉴,但不要抄袭。自己的东西才是自己的(感觉像废话)。

  还有一些零散的东西,就散着写吧。

  政治这东西在b-school里其实和任何地方都一样。如果要最终有个好placement,除去你自身的水平之外,所在的系以及你的导师是谁都有影响。top schools一般都是你来我往。最夸张的说法是mit和harvard的毕业生只不过互换一下,工作就都解决了。而你一旦得罪了系里某个牛人,想拿tenure就千难完万难了。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tradition,尤其在招生和毕业择业的时候,很明显的有着倾向。比如说,有的学校就不喜欢自己的phd去industry。还有的学校就不喜欢自己的学生去作intern。还有的学校就不fail人。还有的...反正说来说去,各系utility functions不一样。

  闲聊两句econ。princeton的econ是个牛系,这没什么可多说的。该校没有b-school,但econ系里financial economics这一方向上颇强,而且princeton的center of finance应该也算是挂在econ系下面的。另,传统上,chicago和harvard的econ dept.也是很倾向于financia l economics的。chicago econ的毕业生有不少去了finance系。但一般这种流动是单向的,很少有finance phd毕业去econ dept.(princeton除外)。去industry。中国人去industry的,科大的人最多,做的也最好,我所知最牛的人现在的收入是千万级的。industry里还有一批math/physics作quant的牛人。(有的学校的physics dept.会有至少一半的中国学生去选fixed income。)

  waiting list。约等于offer。正如前文所述,各finance系招的人都有很多重合的,所以waiting list上的人极有戏。waiting list是有rank的,rank#1的人跟拿到第一批offer没什么别。这时的心态一定要平稳。

  interview。至关重要,成败就此一举了!

  finance prof要教课,教学任务是很重的。尤其是面对一捆交了大把大把银子来的mba们。据说HBS的prof讨好学生很厉害,动不动就在课上发点儿糖果什么的。(几个HBS的MBA们和我说的。)但一般教phd的课就爽了,如果你愿意,可以猛劲的torture他们。

  本打算6个帖子就收笔的,因为毕达哥拉斯说6是第一个完满之数。可是写来写去,这已经是第8个了。无论如何,这回该收尾了。这个帖子里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信息,姑且算为跋罢。

  国内的金融研究这几年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也有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了金融这一行业。但不得不承认,还有很多人对这一领域有着错误的了解。我就因为学金融而被某同学称为“一身铜臭”。事实上,financial economist和其他学科的学者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你如果去industry自然不一样了)。另外,国内对于金融这一学科的限定并不准确,这从专业名称上就可见一斑。“国际金融”,“货币银行”事实上都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范畴,和金融并不等同。(北大现在改称金融学了吧?)现代金融学时间上是从五、六十年代开始摆脱简单的会计和法律描述而自成一体系的。Markowitz的Portfolio Theory及Modigliani-Miller的MM Propositons的发表可以说是现代金融学开始形成的正式标志。MM Propositions里面所用的no arbitrage argument更是成为了金融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Black-Sc holes formula也是基于这一假设的。金融学的发展中也吸取了很多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比如说信息不对称问题就在corporate finance里面有着广泛的讨论。而金融市场也是现实中最趋近于现代微观经济学中的competitive markets假设的市场,因而自然也吸引了众多经济学的注意。这样一来,金融学和经济学就密不可分了。现代金融学被称为financial economics是合适的。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金融学已经基本成熟,asset pricing和corporate finance成为了两个基本分支。除此之外microstructure相对比较独立,另外就是近年来兴起的behavioral finance了。研究方法上无外乎theoretical和empirical approaches,experimental倒是不多见。

美勤精英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