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打工的日子(2)

我们这个偏离市中心的小小餐馆,全部工作人员只有老板夫妇、招待小马和我。我除了打杂帮厨之外还须开车送外卖。在所有的厨房工作准备好之后,我就开 始送第一单。我们餐馆中午堂吃的客人有限,外卖是重头。外卖订单大多来自市中心办公大楼的白领,可送到那里要跨越一条大江才能到市中心,江上有三座大桥, 而且有三条高速公路和多条地方公路在这里交汇。所以,每当出发之前我必须依照客户的次序选好路线。此时开车的我神经十分紧张,反应要很快,稍有不慎就走错 了车道的出入口,延误时间不说,饭菜都凉了,客人会不满意。市中心多为单行道,且市区的停车又是个问题,中午根本没有车位停,随时都有被罚款的危险。乱停 车要罚40美元!我就设法穿戴有餐馆标识的帽子和衣服,车上贴有餐馆名称的标记,打双跳灯,以减少旁人的举报。一栋几十层的大楼像迷宫一样,你首先要找到 该公司的楼层房间。美国的大楼里没有开电梯的服务员,上楼都要自己开的,而且电梯往往分两部、三部分段接力换上去。从寻路出发到找停车位子,从两手拎着饭 盒上电梯到收了钱款跑回来,每次出一趟车都令我大汗淋漓。而一个中午要跑三四趟。不多久,我就熟悉了这个城市的大多数的大街小巷,刚学会开车的我,把车开 得已经像“油老鼠”似的。

 

  一天算是白做

 

  送外卖是一项挑战性的工作,因为不断会有新的客户、陌生的地方要你去寻找。春夏秋冬,暴热酷寒,你也得去送,而冰天雪地的天气更是外卖生意的最 好时机。送外卖也是一项兴奋的让你期盼的工作,因为小费是个变数。时有时无,时多时少;时而让你懊恼,时而让你兴奋。一般有不成文的规矩,一个5美元不到 的午餐,小费给0.75到1美元,一个10美元左右的晚餐给1.25到2美元的小费。但有好几次,一个20美元左右的单子小费竟给了20美元。当一天工作 下来,计算着老板给的底薪加上小费,虽然不多,但这期盼后的满足和兴奋早已把疲劳给抵消了。

 

  一次有一个不大的单子,大约十几美元,要送到郊区十几公里外的顾客家里。那是一条山间小路,路窄,我从来没有去过。有一段下山小路,我边查地图 边带煞车往下开,一不小心把车开到路沟里,爆了轮胎。见顾客家离这不远,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车留在路沟里,提了饭盒就往顾客家跑去。待我送了饭菜回来一 看,糟了!警察已经到场,并封了一条道。警车闪着警灯,过路的车排着队。我走上前去,警察就问,“是你的车?”“是的。”“干什么去了?”“送外卖。”他 抄下我的车号,我想坏了,吃罚单了,这种罚单起码60美元。警察说,你这车得拖走。我说叫我老板来换个轮胎行不行,别拖走。警察说,你看这儿能修车吗?倒 也是。警察叫来了拖车,让我坐进了警车。警车闪着警灯在前面开路,拖车拖着我的破车在后,“浩浩荡荡”地下了山。结果,警察倒也没开罚单,而拖车费付了 55美元,一天的工就算白做。

 

  那时,老板帮我修车什么的待我不薄,我也愿为老板“两肋插刀”,哪个地方都敢去送。路远倒还不在话下,就是那些什么乡间的精神病院、令人心跳的脱衣舞厅、挂着“梦幻般地感觉”霓虹灯招牌的按摩院,让我头皮发麻。至今仍让我害怕的一次是“地下交通”似的送外卖。

 

  一天晚上,快要下班的时候一个电话打进来,有个听上去像黑人女子的声音,说要送近20美元的中餐。我们一看地址,这是一个不能去的地方,治安很 乱。那个女的恳求着,说她和两个小孩大半天没吃饭了,无论如何请帮忙送一送。在老板的催促下,我硬着头皮只好答应了。电话中我们与她商量好了接头联系的方 法,算好了钱款。老板烧好了饭菜,我就“悲壮”地出发了。老板则静候在电话机旁,等待那女客户拿到饭菜后的回电,以防发生变故。

 

  不能去的地方

 

  这是一个贫民区,治安事件经常发生。我把车开到那里,由一条大街转入一条小弄,又开了两个街区。那里灯光灰暗,街上无人。我看了看门牌号,心想 大概过了这个十字路口就差不多到了。正当我略放慢些速度时,突然看见前面有两个黑人手里拿着东西,分别从左右两边向我压过来。不妙!是毒贩?是抢劫?我想 倒车,猛回头一看,后面也有两个黑人向我逼来!完了,我进入他们的伏击圈了。这时前面两个已经走上前来,敲打着我的车门玻璃。此时我想,只有冲过去,冲过 去!我就狠踩油门,轰地一声,车子窜了出去。跑了七八十米才慢下来,我一看门牌,正巧是这家。看看后面确实没人追来,我迅速的一手提了饭盒,一手佯装着打 手机,跑到窗前。按事先约定的暗号,在窗上轻轻地敲了三下。那女的按照约定早已等在窗边,说时迟那时快,她一手接货一手给钱,一句话也没说,“咣当”一声 便关上了窗户。我也顾不了点钱,马上一把接过,窜进车子,猛踩油门,冲出了这个不能来的地方!

 

  后来,我找到了更好的工作,结束了在中餐馆打工的生活。

 

  现在,虽然我在一家公司工作,但我还时常到中餐馆去走走看看,有时还带着美国同事去我朋友的餐馆吃饭。也许是因为我曾在那里工作过,也许那里是 我美国生活的第一个驿站,也许因为我熟悉中餐馆的他们,总之,我有挥之不去中餐馆情结。我衷心祝愿我所有在中餐馆工作的朋友们,健康、发财!

美勤精英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