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顿的中国留学生:选择留学只因不甘安逸

      有所失的是,每次放假很想回北京找同学,不知为什么那麽想见到的儿时伙伴,见面后已经找不到共同的话题。我想这是我来到美国读书后失去的最重要部分。

      如果我在国内读书,我的功课应该很好,毕业应该会从事我一直梦寐以求的记者职业,这在国内可能是一份收入稳定,体面安逸的工作。而来到美国,许多事情瞬间就改变了当时的初衷。

      我的美国室友曾经说很佩服我,她们说不敢想像自己去一个陌生的国家生活和上学,说我来美国读书很勇敢。我不觉得这是多么勇敢,但我知道我选择了一条有更多挑战的路,或者说有更多机遇的路。我的美国同学,他们是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文化,在自己的家园读书,因此他们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这些优势我一项也没有,我好比是从中国的温室花盆里拔出来的一棵苗,没带来家乡的水土,直接插到异乡的土地,能否生存完全要看你自己的生命力。

      我知道在国内读书那是一种安逸,但那是一种我愿意享受,又不甘心享受的安逸。我会感谢我现在经历的这段岁月,我将终生难忘。

      孙梅岑

      大二学生

      (以下内容是英文的中译稿)

      我从厦门外国语学校初中毕业后,拿奖学金去了新加坡读高中。2007年,我从新加坡的英华学校(Anglo-Chinese

      School-Independent)以优等成绩毕业。在考虑大学时,美国的大学最吸引我,因为它们允许学生在选择专业前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先进行探索,但我是在申请截止日期到来前几个礼拜才最终决定申请这里的大学。朋友和家人在我做决定方面的影响不是很大,主要是我个人探索和挑战自我的愿望在驱动著我。

 

      新加坡的期末考试时间和美国学校的申请截止时间非常接近。而我在高三的上半年基本都是在从事课外活动,例如戏剧社的演出之类。直到前期考试到来时我才意识到有多少东西需要追赶。当考完最后一项SAT考试时,我即刻投入到IB(国际文凭)考试,当IB考试完了之后,我只剩下两个礼拜的时间来准备大学申请了。那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我很清楚地记得当时赶申请论文,往外寄申请材料,甚至真的是在最后几分钟点网络申请的那个“提交”按钮,我大多数申请都是这麽过来的。

      我申请了几所不同的学校,但最终我面临的是斯坦福和普林斯顿两所学校间的二选一,而这个决定对我来说并不难做。回顾整个申请过程,虽然压力很大,面临全世界优秀学子的竞争,一旦失败就可能机会全无,但我自己的决心和努力和这些挑战比起来也毫不逊色。

      斯坦福的录取通知来得先于普林斯顿的,因此当我收到普林斯顿的通知(全额獎学金录取)时心里其实比较平静,但看到电脑屏幕上那个桔黄色的老虎(普林斯顿的吉祥物)时心里还是很开心。之后几天心里还是感觉有点不真实,因为之前的等待时间太久了。

      我未来的专业定向是政治专业,现在上的课主要是给学生一个探索不同科目的机会。我去年夏天成为15个被选中参加学校设在法国的一个语言课程的学生之一,那次经历很让人开眼界。这个学期我在选修一些哲学和社会学方面的课程,那些老师都很会教课,人也很幽默。

      在学术之外,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自我约束、信心和信任。由于我之前有过一些海外的经历,所以来到普林斯顿之后在文化上没有太大的不适应,但一些微妙的挑战还是的确存在的,主要是在人际关系方面,不过当这些小的障碍去除之后,一切都很好,其实没有那麽复杂。

      我仍然觉得在这里作一个国际学生其实有很多优势,你可以在不同的人之间切换不同的交流方式,虽然有时候你必须先吸收人家的东西然后才能融入,但这也正是整个过程让人有收获的原因。

      我最终的计划是回国,尽管现在我对毕业后的前景毫无打算也毫无准备,可能会先去读一段研究生或者直接工作。但目前我还是处在“观望”的阶段,现在最重要的是充分感受大学的时光。

美勤精英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