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值?身价在大跌? 海归求职不妨先画个“图”

贬值?身价在大跌? 海归求职不妨先画个“图”

随着留学归国人员人数比例逐年增加,海归就业变得更加多元。他们的生存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出国热与就业难并存、“三千元现象”日趋普遍、海归求职缺少职业规划、海归对自身认识依然缺乏理智……

海归在贬值?海归身价在大跌?

在此背景下,我们即将陆续推出《解析海归生态链》系列报道,希望通过透视海归群体在这条复杂生态链中所处的位置,探寻他们价值“缩水”的根本原因,并通过对环境的再认识,找到一种让海归保值和健康存活的方法,使之成为海归就业创业路上的一项参考。——编者

学成归来,意气风发,思维活跃,一份体面的工作,一笔可观的薪水——这是几年前人们眼中众星捧月般的海归。然而,好景不常,如今海归求职变得越来越艰难,许多海归一到招聘会就开始找不着北。面对就业压力的与日俱增,海归该如何生存,怎样才能在群英荟萃的职场上独领风骚?

“先画个‘图’。”专家说。

专家指出,当前的就业形势是人才荒和求职难并存,对海归个人而言,舞台足够大。过去海归明晃晃的金色名片、羡煞旁人的身份特权,现在却在海归变海待的哄闹声中悄然褪去了明丽的颜色。从笑傲职场的精英群到频遭冷遇的“海带团”,巨大的身份落差使海归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在职场找回自己的价值,怎样改变这样一种窘境?

专家建议,海归在看到就业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挑战的同时,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先从规划职业入手,多方了解企业用人情况以及招聘渠道和方式,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平稳起步,更加容易把握成功机会。

海归新鲜人:就业软着陆

如今奔波于各大招聘会和求职场所的海归,多为“80后”的年轻人。在这类人群中,不排除一些以出国镀金为幌子,企图利用海归的身份特权谋求高薪的“投机者”。此情此景,许多用人单位表示,与其聘用某些眼高手低而又名不副实的“80后”海归,不如选择国内高校毕业生来得实在。

身份泡沫让年轻海归陷入了一种尴尬的生存状态:一方面,用人单位迫切要人,求贤若渴;另一方面,那些“投机者”却连累了更多对就业岗位翘首以盼的海归,招聘机构开始对他们产生怀疑感。现实是“三千元现象”渐成趋势,海归开始变得不值钱,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工作经验的海归新鲜人来说,找到高薪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他们需要找准自己所处的位置。

某公司的人力资源专家指出,海归个人的情况和关注点不同,有的有学历但缺少工作经验,有的有工作经验却希望转行求得更好的发展……不管哪种情况,关键是要尽量做到知己知彼:一方面要准确定位自己在行业中的价值,对自己做一个精准的估价;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企业、市场、职场的情况。他特别提醒那些准备求职的年轻海归,在选择企业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考察企业文化,看其是否适合自己的发展。

专家表示,鉴于目前海归就业难的现状,海归其实可以适当地降低门槛,从低往高做起。由于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国际化经验,只要保持一个平常心态,相信他们会很快得到提升,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对于许多年轻海归来说,出国留学是一笔不小的投入,通常情况下,这笔投资不可能在短期内就收回。

专家提示,回国工作伊始,不要一味地期望不切实际的高薪,而要以平常心起步,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软着陆。

“老”海归:瞄准目标再回国

很多海归人员由于在国外学习和工作时间较长,对国内求职的方式和技巧缺乏基本认识,容易导致回国求职遭拒或找不到理想的职位。专家们认为:海归想顺利就业就应该学会包装自己,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综合素质,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弱点。在就业过程中,在简历、面试等环节,将优势发挥到最大限度,从而弥补薄弱环节。同时,海归回国求职不能盲目,要依据以往在国外的工作经验和未来的事业走向来决定回国求职的方向。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国情的差异,中国与海外的就业模式和市场结构差别很大,国际化的眼光对于国内求职固然有益,但也容易走入由文化落差所导致的误区中去。有的海归在外奋斗多年,带着项目和成果回来,却发现国内对这个领域并不感冒,创业和就业都很困难,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更伤害了这些旅居海外多年的“老”海归的感情。

“老”海归要回来,瞄准了目标再动身,这个目标的锁定,需要他们通过回国前周密的职业规划,有的放矢,将优势最大化,乱放空箭的结果只是让求职变得更加艰难。这里说的规划,既包括在求职前对企业文化背景和招聘渠道方式进行充分认识,也包括通过对自我优劣势的判断以选择回国后适合从事的职业领域。这项工作需要在回国前就准备就绪,以备不时之需。

专家提示,离开祖国多年的“老”海归,回国后更加需要进行职业规划,通过理性地勾画职业蓝图来弥补由于国内外就业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困扰。

  

美勤精英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