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博士和科研,医生和学术(2)

美国博士和科研,医生和学术(2)

美国的资讯发达,孩子们见识闻广,他们不像我那么糊涂,连博士科学家是怎么一回事都没搞清楚就想去做科学家。在高中时期他们就对博士,学术的工作有所了解,他们有许多老师本身就是科研不成功转行到中学教书的博士们。美国人去读博士的并不多,不过,美国人强调和尊重个人爱好,所以愿意付出努力来读博士真的是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才能学习这么些前途未卜的专业。我相信大家都会有体会,当你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的时候,劲头特别足,做起来有冲劲和趣味。爱好数学的人应该有数学方面的天分,能够享受计算和解难题过程中的乐趣。我曾经到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学部门参观过,那里的博士们向我们介绍昆虫的有关知识,他们的一生就消耗在昆虫生态的研究,他们对种种昆虫了如指掌,谈起来兴致勃勃,眉飞色舞,真的是在享受研究昆虫的过程。我知道这些博士们的工资一般(一般的研究人员工资大概4-5万/年,吃穿,租个房子是没问题的,豪华的生活就不用想了),工作时间长,从投资和回报来讲实在是不划算的。当然他们希望他们的研究能成功,自己能成为这一方面的权威,但是,如果他们不成功的话,他们也不会后悔这种生活方式。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一位全心全意做科研的人,必然会放弃生活中的某些方面。例如爱恩斯坦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可是他对妻子们,自己的孩子都很冷血,没有太多的关怀和照顾。我想他的爱都献给了科学,他希望得到别人(妻子或女人)的爱,却没有能力来回报他得到的爱。他对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对家人的冷淡却伤害了爱他的人。我只是从一本讲述爱恩斯坦家庭生活的书里得到上述看法,不能保证这资料100%的正确性。不过,中国的陈景润是伟大的数学家,从报道来看,他是生活在数学世界里,个人和家人的生活大概也与常人不同。正因为他们对科学的爱和兴趣,使他们成为出类拔萃的科学家。对这种人,一方面,美国人认为他们很伟大,另一方面,美国人认为他们不正常,这叫做:天才和疯子只是一线之差。一般人并不把他们当作人生的榜样,觉得这么过一辈子了无生趣。
  不过,即使在科研世界,爱恩斯坦和陈景润仍属于极少数人,大多数的科研人员也不是像他们那样活着。这样,成功的机会自然也减少了。不过,我知道一对老美科研夫妇,一生的目的就是他们的工作,整天都泡在实验室里,非常投入(dedicated),他们发表的论文就是他们的孩子。他们很成功,也很有钱。但是,他们没有时间去花钱,也没有兴趣去花钱。我估计他们逝世后,所有的财产会变成什么研究基金来帮助那些在科研方面挣扎的年轻人。中国人到美国读博士的人很多,凭着中国人的聪明和勤劳,拿个博士文凭并不困难。但是他们毕业后从事学术工作的并不多,能在学术方面站得稳的更是凤毛麟角。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的中国医学院毕业生都爱走考医生执照当临床医生的路,很多博士到企业工作来获得高薪。我曾经和朋友们谈起过这现象,一位来自清华的朋友说,读博士的美国人很聪明,我也很聪明。但是我们读博士的目的不一样,我读博士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学生身份,拿好成绩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找到工作在美国留下来。而美国人是喜欢这博士专业,喜欢这工作,他们寓娱乐于工作中,并不在乎工资,也不在乎物质回报。就这一点的不同,他们可以心平气和地作研究,我就做不到这一点。还有一点,他们从小的生活条件丰盛,所以现在工作后有吃有住就满意了。而我读书的目的就是要改善我和家人的生活条件,买间大房子,开部好汽车。我相信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想法。科研学术之路并不好走,在这么多的困难面前,在前景不明确的情况下,很多中国人很快地主动放弃了科研。因为我们转了行找到工作就能有较好的收入,能够买房子汽车。而且我认为我们有几个方面的弱点:1,我们的功利心比较重,比较看重物质上的回报,缺乏对科学的奉献精神,这也许和我们以前生活困苦有关系。2,我们受铁饭碗的影响很深,很希望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这种求稳的心态使我们的发明能力很弱,也害怕接受科研失败而被迫转行的压力。当然上面的看法只是代表本人,大家不同意也没有关系。我无意批评任何人,自己就有以上的弱点。 请大家不要因为我这位清华朋友的想法就去攻击清华大学的教育。清华大学的学生只是比较聪明而努力,又在比较好的师资环境下学习,很多清华人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清华不是培养圣人的地方,大家没有必要要求清华人成为不吃人间烟火的圣人。我这位朋友奉公守法,成绩和工作表现优良,对家人有爱有责任心,是一位好市民,我觉得为人能这样的话就足够了。

 

美勤精英顾问